重阳节传说:桓景避瘟魔
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源自南朝梁代吴均《续齐谐记》,讲述东汉时期汝河一带的瘟疫之祸与桓景除魔的故事,解释了重阳节登高、插茱萸、饮菊花酒等习俗的由来。
故事详情:
东汉时,汝河(今河南汝南一带)出现一只瘟魔,所到之处必有人员病逝,百姓苦不堪言。青年桓景的父母因瘟疫去世,他悲痛欲绝,决心访仙学艺除魔。历经艰辛,桓景拜终南山道士费长房为师,苦练剑术与降妖之法。一日,费长房告知桓景:“九月九日,瘟魔将再次作乱,你需带家人登高避祸,每人佩戴茱萸叶、饮菊花酒,方可平安。”桓景遵嘱而行,带领乡亲登上附近高山,分发茱萸叶、斟饮菊花酒。中午时分,瘟魔从汝河窜出,刚到山下便闻到茱萸香气与菊花酒气,脸色骤变、踉跄不前。桓景趁机持剑冲下,与瘟魔搏斗数回合,最终将其斩杀。傍晚回家,桓景发现家中牲畜全部死亡,而家人因登高避祸安然无恙。此后,百姓为纪念桓景除魔壮举,每年九月九日便有了登高、插茱萸、饮菊花酒的习俗,寓意“避邪免灾、祈福安康”。
